Ave Maria(聖母頌)有非常多的版本,也是我們在合唱選曲中常常會出現的重要歌曲。
在此向各位介紹經文中的涵義,及各種精彩版本的欣賞。
在此向各位介紹經文中的涵義,及各種精彩版本的欣賞。
歌詞譯文
(前段)
Ave Maria, (萬福瑪利亞,)
gratia plena (你充滿聖寵,)
Dominus tecum. (主與你同在。)
Benedicta tu in mulieribus, (你在婦女中受讚頌,)
et benedictus fructus ventres tui, Jesus. (你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
(前段)
Ave Maria, (萬福瑪利亞,)
gratia plena (你充滿聖寵,)
Dominus tecum. (主與你同在。)
Benedicta tu in mulieribus, (你在婦女中受讚頌,)
et benedictus fructus ventres tui, Jesus. (你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
(後段)
Sancta Maria, Mater Dei, (天主聖母瑪利亞,)
Ora pro nobis peccatoribus (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
Nunc et in hora Mortis nostrae. (求你現在和我們臨終時。)
Amen. (阿們。)
Sancta Maria, Mater Dei, (天主聖母瑪利亞,)
Ora pro nobis peccatoribus (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
Nunc et in hora Mortis nostrae. (求你現在和我們臨終時。)
Amen. (阿們。)
Ave Maria的曲調隨著音樂史的進展,以不同的風格和姿態出現。從單音時代作者不可考的葛利果聖歌曲調,到了12, 13世紀,以葛利果聖歌「聖母頌」為原調,加上伴唱聲部,成為複音合唱始祖,造就往後無數音樂家蓬勃的創作。
目前廣為普羅大眾聽聞的「聖母頌」版本有三,可惜都不是教會祈禱用的聖樂原作:
1. 舒伯特(Schubert, 1797~1828)
這首作品可說是最出名的的一首「聖母頌」。虔誠優美的曲調有著浪漫樂派特有色彩和情感,深深擄獲大眾之心。不過這曲創作卻被歸類為藝術歌曲,而非教堂聖樂,因為歌詞並非採用「聖母頌」的慣用歌詞,此而是民眾的口吻直接呼求聖母(教會中是「求聖母向天主轉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HQFl-x86c
(拉丁文版本,仔細聽即可分辨出歌詞差異)
1. 舒伯特(Schubert, 1797~1828)
這首作品可說是最出名的的一首「聖母頌」。虔誠優美的曲調有著浪漫樂派特有色彩和情感,深深擄獲大眾之心。不過這曲創作卻被歸類為藝術歌曲,而非教堂聖樂,因為歌詞並非採用「聖母頌」的慣用歌詞,此而是民眾的口吻直接呼求聖母(教會中是「求聖母向天主轉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HQFl-x86c
(拉丁文版本,仔細聽即可分辨出歌詞差異)
2. 古諾(Gounod, 1818-1893)
古諾利用巴哈平均律第一號前奏曲,創作了一曲小提琴獨奏,西元1859年,巴黎一位猶太出版商人,針對當時天主教信友的偏好,將曲子填上
拉丁文的「聖母頌」歌詞問世,結果意外成為風行至今的名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vldwLqe2U
興味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_ElFDWWYqo
3. 阿卡代爾特(Arcadelt, 1505-1568)
這是我們演唱的版本,也是在教堂或合唱演出中最常聽到的。這首作品原來是一首法國香頌,道地的世俗歌謠(nous voyons que les hommes),作者於西元1554年譜下這曲三聲部的歌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clfjr74很抱歉挑這個版本)。時至19世紀, 作品只剩兩個聲部, 法國巴黎一位宗教音樂家Dietsch將歌謠速度減緩一半,原曲歌詞改填拉丁文「聖母頌」,再加上兩個聲部,成為今日所知「聖母頌」一曲的雛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3cx5q_a_4
內文參考:李振邦《教會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